2021年7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,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,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,保证学生睡眠时间;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,坚持从严治理。
“双减”出台后
首个新学期已过两个月
从家庭作业到课后服务
再到校外培训
都发生了什么变化?
效果如何?
一起来看看吧!
日前,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落实“双减”工作十大典型案例,德阳市“以学生为本提升课后服务水平”的“双减”工作入选十大案例之一。
今天我们就来看看“双减”后,各学校课后服务都有哪些“花样”,它们又是如何展现“官方带娃”的魅力……
沱江路小学
“双减”政策后,沱江路小学进一步拓展了课后服务课程,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新增了街舞课、国际象棋课、武术课等。

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参加了乐器课程后,基本不需要在校外培训班去参加同种类乐器培训。”学校乐器教师唐龙介绍。
课程扩充,师资从何而来?今年9月开学,沱江路小学在本校教师中,广泛征集参与课后服务兴趣课教学的老师。

学校副校长谢晓燕介绍,学校有40多个艺术社团,每个社团分别有基础班、提升班等不同梯队的班级。学校已有29名艺体专业教师,同时还深度挖掘本校其他教师资源,培养本校教师的特长、技能,为学校课后服务注入新生力量。

“这学期大概有20多位语文、数学教师积极参加艺术社团的学习和培训,这些老师大多有艺术基础,他们一边充当兴趣课助教,一边与孩子一起学习,待这些老师有一定教学能力后,就可以单独带领一个艺术社团。”谢晓燕说。
数学老师宋欣怡就是其中之一,这个学期她加入了学校街舞社团,和学校孩子一同学习,而且在兴趣课上,她作为助教还需要学习街舞老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。

德阳市第一小学
每天下午4点,德阳市一小的课后服务准时开始,学校已形成四大领域课程群,共有30余项特色小课程,119个特色班级和社团,如体育健身课程群,包含篮球、足球、乒乓球、轮滑等子课程。

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两项特色兴趣课,周一、周三和周二、周四各参加一项课程学习。

“我在学校参加了舞蹈和篮球两项课程,每周都很充实,不需要再去校外参加培训了。”市一小一名二年级学生说。

德阳市第一小学教导处负责人饶兵介绍,特色课程教学一是来自于学校老师,二是与课外优质的教育机构合作,三是引进类似德阳川剧团这样的优质团体,使学校的课后服务能够常态、持续的发展。

“双减”以来,我市把课后服务工作作为“五育并举”重要抓手、减轻课外负担的重要举措。
如今,全市33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,形成300多种课后服务校本课程,参与学生24.6万名,参与率达97.54%。
新闻来源: 德阳日报